英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技术创新 服务战略”中国科大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为营造“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浓厚学术氛围,激发我校工程类研究生努力成长为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的现代工程领军人才,推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5月28日,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国科大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

本届论坛以“技术创新 服务战略”为主题,特邀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做出成绩的著名专家和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勇敢探索的优秀研究生代表,与全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以此推进研究生围绕“国之大者”,主动强化工程报国初心,自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吸引了全校1250位工程类专业学位及其他类型研究生通过“研究生信息平台”选课参加;约1.2万人通过“微赞直播”平台实时观看,近15万人次关注浏览,论坛反响热烈。

5月28日上午8:30,学术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在我校东区专家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中科院院士、我校副校长杨金龙,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中科院金属所副所长刘岗,中科院金属所先进钢铁材料研究部主任李殿中,科大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聪等嘉宾以及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单位部分专家、相关负责人出席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开幕式、主论坛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龚流柱主持。

6.开幕式及主论坛合影.jpg

杨金龙副校长为论坛致辞。他介绍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背景下的科技和人才竞争态势,表示我国亟待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求的重要路径;故此,我校将工程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定位为: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根本导向,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方向,着力培养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应用成果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技术领军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校加紧落实中国科大“‘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部署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工程博士项目”,试点开展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博一体化培养实践,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致辞最后,杨金龙勉励研究生秉持“国家队、国家人、国家事、国家责”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学习技术创新精神、思路和方法,在技术创新道路上勇于探索、勇敢前行,不断向“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军、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用一流技术成果和工程成就报效祖国和人民。

1.杨金龙副校长致辞.jpg

中科院金属所副所长刘岗在开幕式上作《加速材料科技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报告。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重要基地,中科院金属所秉持“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理念,从服务钢铁冶金工业向开发新材料、新技术跨越,不断推动我国材料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所瞄准国家行业材料“卡脖子”难题,与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攻关,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贯通,为一系列国之重器提供关键材料和技术支持。未来,金属所将继续面向材料科学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贯通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创新链,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学研究基地、先进材料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培养造就更多的材料领域领军人才。

主论坛上,中科院金属所李殿中研究员作《高品质特殊钢与高端部件研制》主题报告。基于我国特殊钢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实现国产化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李殿中带领研究团队攻坚克难,提出了钢中氧致偏析新机制、金属构筑成形机理、稀土在钢中作用机制等,成功实现三峡水轮机转轮不锈钢铸件、大型船用曲轴、核电压力容器大锻件等重大工程急需关键部件国产化。针对高端轴承长期受制于人的行业痛点,借助中国特色稀土资源发展稀土钢,将稀土钢运用到高端轴承中,为高端基础零部件国产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科大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聪带来的主题报告为《深度学习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及思考》。报告主要围绕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着重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消费品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生动展示了多语种、个性化语音合成和情感风格方言迁移,机器翻译技术助力冬奥,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图文识别提升阅卷批改效率,手势识别技术实现“凌空手写”,语言生成技术与常识推理技术飞速发展等多项最新进展,提出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未来,“讯飞超脑2030计划”将让AI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推动智能语音技术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相互促进。

在优秀学生报告环节,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一级调研员、信息化推进办指导组组长葛亮作《大数据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报告。粮食事关国运民生,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粮食行业安全保驾护航。葛亮重点介绍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基于粮堆温度预测的智能通风情境建模、基于粮情和图像数据的动粮监测、储粮安全知识库构建的实际应用。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华绍广作《多源固废协同的矿区重金属污染源-径-汇控制研究》报告。华绍广所在团队针对重金属污染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将大宗固废高效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相结合,利用污染物源头原位固化、污染物径流阻隔控制、污染物汇集长效净化等技术,从源-径-汇三个层次实现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性发展。我校工程博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车明光的报告题目为《云端+高性能计算裂缝实时监测评价系统》。压裂是开采页岩油气的钥匙,但裂缝实时评价仍是行业难题。车明光在报告中具体阐释了监测评价的技术原理,分享了在多地页岩气井、油田的实际应用案例。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积累,成功运用云端+高性能计算,解决了现场实时评价问题。

2.主持人及主论坛报告.jpg

下午13:30-18:00,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别牵头承办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能源动力”“材料化工、资源环境与生物医药”三个分论坛同步进行。各分论坛分别由我校李京教授、刘功发教授、夏长荣教授主持。

3.电子信息分论坛.jpg

4.先进制造与能源动力分论坛.jpg

我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作进展汇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应化所、华为云语音语义创新实验室及我校16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报告点评嘉宾,对各分论坛学术报告的成果情况、研究不足和改进方向进行了专业点评。论坛最后,各分论坛专家评审组宣布学生获奖名单,全校6位工程博士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术报告奖”、6位工程类博士、硕士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术报告提名奖”。

5.材料化工、资源环境与生物医药分论坛.jpg

举办全校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是落实中国科大“‘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深化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论坛自2020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旨在鼓励支持全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勇于肩负时代重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产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把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电话:0551-63601958
Email:yjsy@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