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令人高兴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大家齐聚一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大2012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和入学第一课。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你们的家人与亲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同学们,无论大家来自哪里,从入学的这一刻开始,你们都将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科大人”。在今后的几年,大家将在我们这个安静的校园里,呼吸质朴的学术风气,享受自由的学术氛围,领略包容的学术精神,并逐步成长为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学生在大学的本科阶段,主要是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而在研究生阶段,同学们要掌握的是独立研究的能力,也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同学们都是新生,大家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我相信未来10年、20年后,甚至在毕业的时候,大家就会有不同的成果、不同的收获。在研究生阶段,如何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是基础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关系。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有一个“斧头理论”,来论证基础与专业的辩证关系,“基础是斧背,专业是斧刃。斧背要厚,斧刃要尖,这样的斧头才会锋利无比”。也就是说,“为学要宽厚”、“为学要专精”。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作保证,大家才能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成为可以应对各种问题的“多面手”;同时,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精深的理解和掌握,大家才能成为“能够解决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科大自创办起,就始终坚持“基础宽厚实”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整体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因为具备了宽厚的基础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许多校友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学们进入科大后,要静下心来,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珍惜在科大的这段时间,研读经典、涉猎前沿,在宽积累、厚积淀的基础之上,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二是独立思考与善于合作的关系。创新意味着“与众不同”,意味着对传统认知的挑战与革新。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很强,但和欧美一流大学的学生相比,在提出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学们不愿提出问题,也就失去了在提出问题过程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这是创新的第一步。但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大科学”的时代,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和复杂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一个人独自埋头研究已无法适应当前日益艰巨、繁杂的科研要求,团队协作已成为一种趋势。以潘建伟教授为例,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先后实现了6个世界第一,今年又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这个团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有非常好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环境和氛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和未来的事业发展中,在挥洒个性、表现特长的同时,更要体现协作精神和大局意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与别人合作。
三是为学与为人的关系。科学的本质是求真求实,容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做学问的起码要求,也是为学者的良心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造就伟大科学家的不是才智,而是人格。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大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严于自律的治学风范,已经成为一代代科大人心目中的道德标杆。我希望同学们在求学期间,能够继承和发扬科大传统,求真务实,律己正心,潜心科研,做出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同学们能够到科大学习,应该说是“幸运儿”,对正在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激,要学会感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但希望大家不要在第一时间做出抱怨和过激的反应,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包容,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因为包容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需拥有的人格力量。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进学校求学问的目的是“学做人”,专业知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为学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人上锻炼品格、提升修养,不要让人格上的缺陷成为你们成功“木桶”上的一块短板。
同学们,研究生阶段是你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求知、做人、做学问的阶段。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你们或许会一帆风顺,或许会举步维艰,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执着,不要放弃严谨,不要放弃追求。要记住,你们是“中国科大人”,要一往无前地勇敢面对工作和生活带给你们的一切挫折和挑战。作为你们的学长,我也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科大这所安静的校园中收获知识、收获成果、收获友谊,收获中国科大人所具有的一切优良品格!
最后,祝同学们在科大期间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2012年9月6日 东区大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