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网络》杂志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办的“2011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暨数字校园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于4月14日-15日在我校举行。中国科大副校长张淑林、安徽省教育厅学位办主任汤仲胜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曾艳主持。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陈盈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教育网络》杂志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全国有关省市教育信息化负责人、部分高校信息化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地市教育城域网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等共400多人出席了大会。
张淑林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莅会的各位领导和全国高校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数字化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当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如何使高速公路上的“车”更多、跑的更快,是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面对信息化建设如何支撑大学发展、如何应对用户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如何面对应用创新、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利用新技术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设想中已经指出,先行一步的高等教育系统正处于“性能提高”阶段,这意味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适时启动流程再造已成为必然选择。希望各位代表、专家通过本次会议,为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性能提高”建言献策、共同进步。
张淑林还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就。近两年来,中国科大完成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设计,从顶层设计开始,对信息标准的规划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统一身份认证等问题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部署,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作为城域网节点,中国科大非常重视与周边省区院校的合作,一直在探索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城域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汤仲胜在致辞中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了安徽省高等教育和教育信息网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本次大会以“十二五数字校园规划与创新”为主题,探讨如何深化数字校园的应用,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如何促进信息技术相关学科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网上科研协作支撑的环境建设,推进高校远程教育等。大会设“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高峰论坛”和“高校 CIO论坛”、“高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与实践论坛”、“高校数字校园创新与应用论坛”三个分论坛。
会议期间,教育部科技司陈盈晖副司长作了“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展望”的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纲要》关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14日上午的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鲁东明、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湘辉、EMC资深技术顾问郭大军、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分别作了题为“信息化VS高等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教育云建设服务体系”、“教育云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教育信息化新阶段顶层设计与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的大会交流报告。
在14日下午的“高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与实践”分论坛上,西南大学工学部主席张为群、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教育行业部副总经理刘福能、中国科大学位办主任倪瑞、网康产品市场总监陆继周、CERNET华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研究中心主任陆以勤、戴尔(中国)公共事业部总监沈悦分别作了“重庆市‘十二五’数字校园的建设与规划”、“面向服务泛载未来——‘十二五’云校园网发展规划”、“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向服务转变”、“高校网络应用管理技术的现实应用”、“计算模式的演变与教育资源建设”以及“戴尔互联校园战略”的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还就如何做好数字校园“十二五”规划进行了探讨。
14日下午,会议还按照高教和职教两个组举行了CIO论坛。(另作报道)
在15日上午的“高校数字校园创新与应用”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部部长黄荣怀、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郭清顺、Avocent资深技术顾问张智轩、杭州正方公司副总经理杭剑平、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副院长杨大友分别作了题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高校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创新”、“打造云时代的智能化数据中心”、“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让更多人分享高校发展成果”、“信息化推动形成大学核心竞争优势”的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讨论。
近年来,中国科大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围绕提高培养质量这一中心目标,面向导师、学生和管理工作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主要环节建立了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既为师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又实现了无形的质量监控,促进了管理“由有形向无形、由控制向服务”的转变。我校在论坛上的相关交流发言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闻中心、研究生院、学位办、网络中心、图书馆
201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