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推进培养资助机制改革 构建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长效保障机制 ——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侯建国院士

2008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发布《关于修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助研岗位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薄薄的两页纸标志着中国科大在国内研究生教育领域率先提出并成功施行了13年的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制度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什么要变革?变革将如何进行?有何特点?这一变革将对中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新闻中心特约记者对中国科大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侯建国院士进行了专访。

  问:请问侯校长,我校对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改革,是出于什么样的背景、目的考虑呢?

  答: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既是顺应外在整体变革的趋势,也是内在发展的自我诉求。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一直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各种声音都有。我认为,虽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近几年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反复,但这种变革趋势不可避免。

  当然,促使我们改革的更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内在发展的需要。首先是基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环境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需要。最近十几年来,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无论从规模、结构、层次、种类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形成了学术型、应用型培养领域齐头并进,硕士、博士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生、代培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多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格局。不断扩大的培养规模、持续拓宽的培养领域和日益丰富的培养类型对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对按照一个口径即学术型标准培养人才的模式进行变革。

  第二个方面是基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考虑。科大自成立以来一直被誉为“科技英才的摇篮”,获得这样的美称有赖于我们一流的科研环境。培养 “科技英才”是科大博士教育的基本目标,但我们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是,研究生教育办学经费短缺,在校研究生的待遇偏低,已经影响到了他们安心地学习、做科研。从短时间来看,光靠学校增加投入是不太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改革,从国家和社会各方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建立多元的研究生奖助机制来提高研究生的待遇,为他们静心学习创造好的环境。

  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调动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问题。在原先的机制中,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未能充分挖掘,比如在“三助”岗位的确定和考核方面导师缺乏自主权,未能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显然不利于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

  问:改革的出发点是对原有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是个吐故纳新的过程,也是个容易引发争议的过程,请侯校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培养资助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答:此次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可以简化为十六字方针:分类实施,师生为本,质量为先,稳步推进。通过这十六个字的改革思路,最后形成两大体系。

  “分类实施”是指本次改革将对新老学生采取区别对待政策。2008年及以前入学的公费生,全免学费。2009年及以后入学的研究生中,博士生基本享受全额学费奖学金,即全免学费;硕士生部分享受全额学费奖学金,部分享受半额学费奖学金(交缴部分学费),少量全额自费生。另外,在奖助体系设置和培养费的收取方面,考虑基础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经济管理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的差异性,学校将在改革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设计改革方案。

  “师生为本”是指既要通过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待遇,为广大研究生安心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又要让研究生导师在助研岗位设置和岗位考核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以充分调动广大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质量为先”是整个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目标。通过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形成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出更多创新成果。

  “稳步推进”是因为此次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稳妥推进,要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根据学校部署,我校培养资助机制改革将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对2008年及以前入学的研究生“三助”岗位制度实施改革,提高在学研究生待遇;第二步是在2009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中实施全新的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方案,学校将出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奖助基金实施办法》,完善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第三步是通过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优化我校研究生教育结构,建立起基础研究型与职业应用型并举的研究生教育分类体系。

  在上述改革的基本思路下,我们将着力构建优秀研究生奖励体系和研究生助学体系两大体系,以巩固机制改革的成果。优秀研究生奖励体系就是学校设置各类专项奖学金,设立各类创新奖励项目,用于奖励在学业、科研等方面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研究生助学体系面向全体研究生,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他们可申请学校设置的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这些岗位的薪酬标准将会在现在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在其延长期内导师可视情况给予资助;进入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的研究生,由学校给予资助。

  问:您刚才已经说科大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将分三步推进,请问第一步改革后研究生教育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我想这个变化应该会很明显地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生的待遇将会普遍提高。按照研究生院提出的助研改革方案,硕士生月收入将提高100元,博士生将平均提高200元,这部分增量资金由学校经费支出。为保障研究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学校要求各培养单位须给予科学学位类型的研究生“三助”岗位资助,新的“三助”岗位津贴标准将有明显提高;对于优秀的研究生,鼓励教学部门和导师另外提供高于岗位津贴的额外补助,额度不限,“上不封顶”。

  第二个变化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导师在“三助”岗位的设置和考核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研究生“三助”岗位的等级薪酬将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学业、科研表现确定。

  第三个变化就是观念上的变化。我想这个变化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因为通过引入培养成本核算,不仅能优化完善研究生教育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学生、导师、研究生院之间构架起合理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改革后我们的研究生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导师会更加兢业负责,研究生院作为职能部门会更积极地提高服务水平。

  问:侯校长,根据您刚才说的十六字方针,这次培养机制改革的首要效果应当是增加研究生的待遇,那么,请问如何保障上述的变革能得以顺利实现呢?

  答:为使改革顺利稳步推进,并有充足的后续保障,拟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基金”,同时成立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研究生院设立奖助办公室。教育奖助基金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学校投入、科研经费、社会各界捐助资金等。这个基金将单立帐户、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奖励、资助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问:最后请侯校长从战略层面着眼,对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培养资助机制的改革做一个总结。

  答:这场改革虽然发轫于改善研究生待遇,但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许多人的意料,改革最终的落点也绝不会是“奖助制度”,而是一个全面整合、改进、协调整个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体制的系统工程。奖助制度不过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一个切入点,我们要做的是从改革“助研”岗位制度入手,逐步实现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协调发展。

新闻中心特约记者 王伟
2008.11.24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电话:0551-63601958
Email:yjsy@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