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学校开展2010级研究生入学教育 校长、院士为研究生新生上第一课

  为了让研究生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公共学术资源,感受科大文化氛围,尽快融入科大这个大家庭,9月3日上午,学校在东区大礼堂为2010级研究生新生上了踏入校园的第一课——研究生入学教育。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侯建国院士,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李曙光院士,研究生院、校学位办以及有关公共支撑体系负责人等为研究生新生授课。张淑林副校长主持研究生入学教育仪式。

  侯建国首先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研究生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说,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时研究生也意味着需要自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结果。侯建国以一名学长和导师的身份,结合讲述几个科大人的动人故事,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郭永怀先生和钱临照先生是老一辈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放弃了国外的优裕条件,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毅然回国,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中国科大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参与创办中国科大的老一辈科学家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科大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爱国史、奋斗史和创业史。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同学们以后将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希望大家发扬科大“科教报国”的优良传统,努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是志存高远,勇于创新。当年,在“文革”后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何多慧等20多名科大年轻教师,大胆提出在合肥建设一个世界先进的同步辐射光源。他们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最终在科大建立起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侯建国以此为例,诠释了什么叫开拓创新、勇争第一,并以近年来科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骄人业绩,勉励同学们继续发扬科大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三是坚持不懈、厚积薄发。陈仙辉教授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默默坚守20多年,2008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临界温度达到43K、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的一类新型超导体——铁基化合物超导体,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希望同学们发扬科大“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持之以恒,追求卓越。


张淑林副校长主持研究生入学教育仪式

  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李曙光院士作了《为什么读研究生和科大的价值观》的报告。他说,研究生是社会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不能仅仅为“稻梁谋”,应该有更高的理想,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关键的时刻就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有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最后社会给予的评价和回报也不一样。中国科大诞生于国家对尖端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肩负着强国报国的庄严使命。“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中,“红”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首先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知识产权是有国界的。做“红色科学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是第一代科大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根据多年从事科研和带研究生的经验,李曙光院士就如何做好研究生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首先要诚实,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要集中精力于学业,抵制其他方面的诱惑;要勤奋主动,主动调查研究,主动思考,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形成思考和讨论问题的风气;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要有高标准,做事要做到最好。最后,他希望同学们珍惜人生的难得机会,走好今后的每一步,为未来打好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硕士研究生新生代表张磊和博士研究生新生代表吴锦景先后发言,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继承科大前辈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学校优异的学术资源,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努力增长知识和才干,用青春圆梦,为科大争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后,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古继宝,校学位办主任倪瑞、网络中心主任李京、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刘文齐、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副主任杜进等,先后就研究生学籍与奖助体系、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信息系统与学位授予、校园网络及一卡通平台、学校公共实验平台使用以及如何利用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等,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最后,张淑林副校长充满激情地寄语广大新同学,希望同学们肩负着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秉承科大人追求卓越的精神,记住今天跨入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第一课,记住校长的重托、导师、学长的叮咛,努力学习,超越自我,在未来的3~5年的学习征程中,学校管理部门、公共支撑体系单位、全体研究生导师将与你们同行,为同学们学习、成才提供最好的服务。

新闻中心、研究生院
2010年9月6日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电话:0551-63601958
Email:yjsy@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