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建议 英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与中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首届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部署,4月19-21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与中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首届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高新校区隆重举办。本届论坛由《研究生教育研究》编辑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我校研究生院提供全面支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4家单位的200余名青年学者及相关人员参加论坛。

4月20日上午8:30,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举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赵沁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陈子辰,陕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甘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原副主任林梦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张淑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丁雪梅,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璋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刘复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等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主论坛分别由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研究生院副院长宋礼主持。

赵沁平教授为论坛致辞。在致辞中,赵沁平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及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并着重强调了青年学者在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方面和在引领推动学术进步、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他结合党的二十大之后我国高度重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这一宏观背景,希望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青年学者以此次论坛交流为契机,从不同视角思考和研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事业,努力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对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对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方案;同时,他也希望青年学者在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征途中,扎根中国大地,胸怀国之大者,瞄准“真问题”,以“板凳宁坐十年冷”的学术定力笃行不怠;发掘“真学问”,以“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学术担当踔厉奋发,加快成长为“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吴枫副校长代表中国科大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中国科大及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近年我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改革创新举措。进入新时代,我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致力培养一流科学领军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在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上,学校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优化各学科研究生招生结构与培养模式;在深度推进科教融合上,我校不断迭代跨建制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实现全面融合;在深化推进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上,学校统筹国家急需、企业联合、科教融合、国际合作四大专项任务,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科大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学院。致辞最后,吴枫希望与会青年学者充分交流学界成果和业界经验,携手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中国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忠升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处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学会会刊《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办刊宗旨和定位,强调两刊都成功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四大核心”,CNKI影响因子不断提升,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影响巨大的专业性学术刊物。他认为,此次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线的一件“盛事”,鼓励青年学者们在论坛中深入思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关键问题,充分交流“中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相关重要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上午9:00,论坛进入优秀征文颁奖环节。首先,张淑林副会长、丁雪梅副会长为24位“三等奖”征文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其次,由王战军副会长、林梦泉副主任为10位“二等奖”优秀论文作者颁奖;随后,陈子辰常务副书记、甘晖书记为8位获得“一等奖”的优秀论文作者颁奖;最后,赵沁平教授、吴枫副校长为6位荣获“特等奖”的优秀论文作者颁发奖项。

开幕式结束后,主论坛特邀报告活动依次进行。

王战军副会长的报告以“从‘规划纲要’看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领域”为题,从“提高站位、顶天立地、把握重点”“发展重心上移,研究问题下潜”和“贯彻‘纲要’精神,提升研究水平”三部分,解读了新颁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对研究生教育学界提出的理论研究要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刘惠琴研究员为论坛作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报告,她介绍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一些高校开展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案例,并提出“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创新力”和“以政、产、学、研、用协同,提升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观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沈文钦副教授围绕“博士企业就业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主题,介绍了国外的博士企业就业情况,重点分析了扩招背景下的我国博士企业就业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高耀教授作了题为“博士生培养质量与组织化科研的学科边界”的报告,他的研究探讨了“项目依托”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形成“受项目依托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表现均显著高于非项目依托型博士论文”等诸多发现,这对于如何更好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一定启发价值。

下午13:30,首届青年学者论坛的四个分论坛同步进行。来自各高校35位青年学者作主题报告,13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期刊主编(编辑)为其作现场点评与指导,160余位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并聆听报告。各平行论坛不仅探讨人才培养、学科调整、科教融合等基础议题,也讨论人工智能、数字转型、新质生产力等新兴议题,还积极思考体制机制、模式改革、强国建设等战略议题。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展现了与会青年学者浓烈的学术热情和对中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热切关心与期待。

本次论坛还特别设计了“编者·作者·读者零距离”环节,邀请《大学教育科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江苏高教》《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等10家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域具有极其大影响力的期刊主编(编辑)与青年学者互动,跨界探讨研究选题、论文撰写与投稿等方面的问题,有效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了解。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应有何为以及如何作为,才能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这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界和业界必须思考和必须解决的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本次“青年学者论坛”主要目的就是搭建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广大青年学者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深度思考“中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之路、改革之法与创新之道;同时,以论坛举办为契机,打造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凝聚学术新人共同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与中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助力青年学者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扎实的研究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电话:0551-63601958
Email:yjsy@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