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建议 英文版

关键字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关键字检索

  毕业季里的科大校园,学位服的热风还未散去,又吹起了一阵文化衫的清风。勤奋路上、也西湖畔,倒映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年轻身影,闪亮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清澈眼眸,回荡着一阵阵兴奋激动的欢声笑语。他们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营员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于今夏相约科大,携梦起航。  7月8日上午,由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系列活动暨2012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幕式在西区活动中心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百余所著名高校的638名优秀学子参加了开幕式。张淑林副校长以及研究生院、
  “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随着《共和国之恋》、《送别》优美的旋律响起,青春学子朴实而深情的演绎,使收获的喜悦中,增添了几分依恋和离愁——又是一年毕业时。 学生合唱  7月7日上午,中国科大201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在东区大礼堂隆重举行。新闻中心记者在现场看到,礼堂内外,到处是青春的身影和喜悦的笑脸,洋溢着节日般的氛围。礼堂内两侧的DV视频,播放着老师、校友对同学们的祝福和希望。许多学生家长和亲友也来到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11工程”三期第三方验收工作的通知》,为全面贯彻落实通知要求,我校于7月7日下午在行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会议,全面布置“211工程”三期第三方验收准备工作。副校长张淑林,校长助理尹登泽,“211工程”办公室、财务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通知》指出,“211工程”三期国家验收采取的形式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网络验收、抽查验收和第三方验收,其中第三方验收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委托中
  7月4日,学校召开2012年度公共支撑体系暑期工作会议。校公共实验中心及各分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等单位负责人、公共实验中心专家组成员,研究生院、财务处、科技处、资产与后勤管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张淑林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鲁非主持。  会上,理化科学实验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网络和超算中心、图书馆、微纳加工公共中心、英语语言实践中心、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就2012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
  7月6日下午,第七届校学位委员会在东活学术报告厅召开了第十二次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就2012年上半年各学科的学位申请情况进行审议。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侯建国院士出席并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听取了数学等15个学位分委员会负责人关于本学科学位申请者的情况介绍,审阅了相关申请材料,并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了投票。经表决,会议决定授予528人博士学位、1222人硕士学位、1772人普通本科学士学位。   
  为进一步整合学科力量,促进我校生态与环境学科建设,学校于6月29日下午召开了生态与环境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生命学院、地空学院、化学学院、管理学院等相关学科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张淑林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淑林副校长充分肯定了生态与环境学科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我校生态与环境学科的基本现状对该学科下一步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希望该学科能围绕科技发展前沿与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凝聚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创建交叉学科基地,争取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建
  学位审议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学位审议工作每年三次,分别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6月中旬以来,我校开展本年度夏季学位审议工作,今年总共有533位博士、1228位硕士以及1640位学士提交了学位申请。   自6月15日至28日,我校数学、物理天文、化学与材料、地学环境、生命、力学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管理人文、核科学与技术、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军工保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管理类)、专业学位(工程类)、智能所等学位分委员会相继
  为总结新一轮“985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改革方案实施情况,交流“985工程”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育部“985工程”部际协调办公室、财政部教科文司于2012年6月26日在京联合召开“985工程”建设座谈会。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吴国生、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郭新立、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等领导,以及全国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的主管校长、财务处处长、“985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教
  为总结新一轮“985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改革方案实施情况,交流“985工程”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育部“985工程”部际协调办公室、财政部教科文司于2012年6月26日在京联合召开“985工程”建设座谈会。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吴国生、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郭新立、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等领导,以及全国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的主管校长、财务处处长、“985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教
  中国科大“蓝鹰队” 获得“自由挑战”项目第一名和仿真2D第二名。值得一提的是,升级版“可佳”智能服务机器人再度进入世界前五名,这是我国迄今唯一进入世界前五的团队。  第16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于6月18日至24日在墨西哥城举行,中国科大“蓝鹰队” 获得“自由挑战”项目第一名和仿真2D第二名。值得一提的是,升级版“可佳”智能服务机器人再度进入世界前五名,这是我国迄今唯一进入世界前五的团队。   RoboCup机器人项目是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创新计划持续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经过多
  6月20日,我校“武昌湖研究生创新基地”在望江县举行了揭牌仪式,副校长张淑林、望江县人大副主任谢远才共同为基地揭牌。生命学院副院长周丛照、教授曹垒、望江县水产局局长郝加雨、林业局副局长吴晖、武昌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木生等人出席了揭牌仪式,仪式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主持。  谢远才受望江县县委、县政府委托向张淑林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武昌湖的概况以及湖区的开发、保护情况,希望借助中国科大的科研实力更好地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借鉴中国科大的创新理念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他代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交流各单位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思路、成功做法和经验,教育部于6月12日在济南召开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座谈会。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部长助理林蕙青,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郭新立、副司长孙也刚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50所研究生院高校、12所地方高校的200多位研究生教育战线上的管理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议由林蕙青主持。   孙也刚在会上传达了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国务院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国家教育体制
  为迎接安徽省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工作,我校于6月8日在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召开了安徽省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及相关工作会议。省级重点学科相关负责人、相关学院分管院长、研究生院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张淑林副校长主持本次会议。  会上,张淑林副校长回顾了我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历程,对本次安徽省级重点学科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总体布置。她说,近年来通过国家重点工程的持续建设,我校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学校有2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
  6月5日至10日,我校科学家报告团北抵白山黑水、南至三湘大地,在太阳岛畔和岳麓山下继续传播科学的火种。本次科学家报告会在长沙和哈尔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2012年度中国科大科学家全国巡回报告会圆满落下帷幕。   “对话科学家,成就博士梦”是本次全国大型巡回报告会的主题。6月5日晚,钱逸泰院士走进湖南大学,为三湘学子带来了《科学研究的开始和立项》的主题报告,他的报告见解独到、语言生动幽默,现场气氛热烈。  6月8日下午,我校张捷教授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到场学子讲述他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他开阔的学
  6月3日,第三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落下帷幕,中国科大代表队“中科FNL”在决赛中表现出众,获得金奖与最佳科技展示奖。   本次大赛于2011年12月启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受到了来自海峡两岸各大高校学子的热烈关注,共有包括中国科大、台湾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内的64所高校的658支参赛队伍的报名。我校代表队“中科FNL”由陈乾旺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2011级博士生闫楠担任队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魏凌志、黄一敏和龙琭璐同学为队员。在经过
6月3日,第三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落下帷幕,中国科大代表队“中科FNL”在决赛中表现出众,获得金奖与最佳科技展示奖。  本次大赛于2011年12月启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受到了来自海峡两岸各大高校学子的热烈关注,共有包括中国科大、台湾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内的64所高校的658支参赛队伍的报名。我校代表队“中科FNL”由陈乾旺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2011级博士生闫楠担任队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魏凌志、黄一敏和龙琭璐同学为队员。在经过初赛筛选
皇城根下话科技  “你听说了吗,中国科技大学有‘大牛’要来我校做报告哟,这次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机会难得!”  “真的吗?太期待了!那还等什么,一起去吧!”  近日,这样的对话在京城部分重点高校频频可见。一股“最炫科技风”悄悄蔓延开来。  6月1日下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同学们迎来了主题为《俯冲陆壳之命运》的报告会。我校地球化学家李曙光院士给同学们播撒了一场科技的甘露。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里,李院士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六月的北京已有了夏日的
  6月1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副校长Lee Astheimer一行三人访问我校,副校长张淑林会见了来宾一行,双方就我校生态学学科建设、两校间教师和学生交流进行座谈并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校研究生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相关领导、生态学学科的相关教授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两校相关负责人分别对学校的整体概况、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绩、特色专业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作了简要介绍,就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合作达成协议。张淑林副校长与Lee Astheimer副校长分别代表两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我校生态学学科
  5月30日,由化学院分团委、化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化学院2012“高管论坛”系列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解就业之所惑,成行业用人之所需 ”为主题,包括高管座谈会和EMBA校友报告会两部分,通过系列的嘉宾汇报,以引领广大学生深入了解自我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勇敢承担责任,提前准备就业从而取得自己和行业双赢的目的。   5月26日上午“高管论坛”第一期之高管座谈会在校团委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座谈会邀请嘉宾为芜湖市政协委员、芜湖商会旅行社总经理王何能先生。座谈会由化学院分团委副书
  5月26日,由化学院分团委、化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化学院研究生职业生涯导航系列活动顺利落幕。此次活动以“研究生职业生涯导航”为主题,包括职业生涯测试、职业生涯导航讲座和研究生就业经验交流会三部分,通过正规的职业规划测试、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和毕业生经验的传递,引领广大学生深入了解自我、科学规划职业、提前准备少走弯路。   5月4日下午,第一部分的职业生涯测试活动在校心理中心顺利拉开帷幕。活动报名人员进行了NEW-MBTI职业规划测评,可以藉此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可能适合的职业、适
  “量子纠缠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成为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和‘一次一密’的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  5月23日下午,我校最年轻的“70后”院士潘建伟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为申城学子作了题为《量子信息技术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别开生面。 上海站会场  初夏的闵行郊区,处处弥漫着海风的丝丝清爽。我校科学家全国巡回报告团于今年首入申城上海,便受到了交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潘建伟教授所在的报告厅内,“理论与幽默齐飞,数字与妙语共舞”,数百位学子或静坐沉思,或站立翘首,皆屏气凝神,倾心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为总结新一轮“985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改革方案实施情况,交流工程建设的改革思路、做法和经验,我校于5月22日在第一会议室召开了新一轮“985工程”建设阶段检查和总结工作会议。研究生院、科技处、财务处、人力资源部、资产和后勤管理部、教务处、公共实验中心、图书馆及网络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侯建国校长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他希望各部门认真检查和总结新一轮“985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我校在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公共支撑体系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
  5月16日下午,科学家报告团暨研究生招生宣传动员大会在东活五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张淑林副校长主持会议并作动员讲话,报告团全体成员参加了动员大会。  张淑林在动员讲话中指出,我校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博士,实施本硕博、硕博长周期培养,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博士,必须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为此我校进行了研究生招生的改革与创新,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再走出去”的招生宣传举措,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今年是招生宣传创新举措实施的第三年,与以往相比,今年又有新特色,主要体现如下:一、增加科学家报告团入
  5月9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工作会议暨第五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会在我校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主编、原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匡镜明,以及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研究生院的40多名编辑参加了会议,我校副校长张淑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主持。  张淑林副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杂志自1984年创刊以来她本人从杂志通讯员到编辑的历程,畅谈了与杂志共同成长的心得体会,对杂志在推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了高度评价。她说,《学位与研究生教
  5月7日、8日下午,由研究生院、校学位办、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举办的2012年新增博导培训研讨会在东活五楼报告厅举行。张淑林副校长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  培训研讨会分两场进行:7日下午由研究生院、校学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与管理制度;8日下午由李曙光院士、杨金龙教授作培训主题报告,网络信息中心、校图书馆负责人介绍研究生教育支撑条件及服务措施,他们与全校新增博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各院系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认真听取了新增博导们的意见和建议。部分感兴趣的研究生导师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电话:0551-63601958
Email:yjsy@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