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建议 英文版

关键字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关键字检索

  5月27日上午,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行。我校出席会议的有协同中心副理事长张淑林副校长,协同中心理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杨金龙执行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纳米学院副院长王文楼、苏州研究院院长助理汪炀等列席会议。会议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理事长主持。  本次会议主要审议批准协同中心下设各专业中心主任人选及中心经费分配方案,听取各专业中心建设进展汇报,研讨中心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张淑林副校长在会上作了发言,她首先感谢苏州工业园区和共建单
5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王耀鹏校长一行访问我校,就院校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经验展开调研。侯建国校长在座谈会前会见了王耀鹏校长。张淑林副校长与王耀鹏校长一行进行了亲切座谈。研究生院、党政办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张淑林副校长代表学校对王耀鹏校长一行的来访表示诚挚欢迎。她指出,中国科大一贯秉持“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办学定位,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科教结合、理实交融”的培养特色;在三十五年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中,中国科大注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拔尖人
  5月5日下午,我校在理化大楼一层科技展厅召开2014年硕转博工作及近期研究生工作布置会议,会议由张淑林副校长主持。各学院执行院长、研究生教育分管院长、各学院研究生部全体成员、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全体成员、公共支撑中心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研究生院古继宝副院长介绍了2014年我校硕转博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要求,并重点就本年度指标配置总体原则、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整合后的匹配指标、教育部弹性计划改革试点工作匹配指标、量子协同创新中心单列指标、联合培养单列指标等情况作了说明。研究生院招生办相关负责人对硕转
  5月5日上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孙承纬院士一行访问我校,就进一步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展开调研。张淑林副校长会见了来宾一行并与来宾进行交流座谈,研究生院、物理学院、工程学院、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张淑林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孙承纬院士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她回顾了我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合作渊源,重点介绍了我校近年依托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理念与经验。张淑林希望与会双方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发掘联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认真研讨,力求探索出更加
  4月30日下午,中国科大纳米学院副院长王文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院杨培东教授、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蒋卫明等分别代表三方就如何继续执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进行了会谈。  杨培东教授介绍了第一批去伯克利的3名委培生情况,他们已顺利通过伯克利的资格考试,即将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他对已赴伯克利化学院学习的6名学生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园区管委会领导对项目前期进展给予肯定并表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纳米学院与国外
  4月25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换届暨第五届一次委员会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主要听取第四届评估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选举产生第五届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商议评估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   会上,第四届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匡镜明教授代表第四届评估委员会从会员单位发展、组织建设、学术研究、学术会议举办、优博论文评选、评估培训等方面对四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评估委员会成立二十年来在
  4月18日,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教学研究与培养工作组第二次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会议由组长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承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孙也刚副主任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18位教指委委员及相关专家,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教学与培养工作组组长、我校副校长张淑林主持了会议。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孙也刚在讲话中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与改革的新形势,对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与培养工作给予了指导意见,希望教指委
 2014年3月,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评审并经教指委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表决通过,第二届“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评选结果揭晓,我校2006级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姜晓东位列其中。  为进一步做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表彰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经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开展了第二届“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推荐、评选和表彰活动,旨在全国各培养单位中
  4月12全天和13日上午,我校2014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在教五楼举行。  博士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与办学声誉,因此,学校领导对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工作十分重视,曾于考试筹备期间要求招考工作人员全力保障考题安全、维护考场纪律。12日上午,张淑林副校长与校纪委、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还专门巡视了考场。张淑林认真检查了各考场的考试组织状况和学生答题情况,并向工作在考试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监考教师表示问候。  此前,研究生院招生办严格按照国家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方面的相关规定,周密
日前,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教研[2014]1号文件《关于批准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正式公布年度评选获奖结果,我校喜获丰收, 5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居全国高校第三(仅次于北大、清华);我校另有5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我校5人获“全国优博论文奖”,情况如下:  金贤敏博士,物理学科,获奖论文“远程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指导教师潘建伟院士;  龚 明博士,物理学科,获奖论文“量子点光学性质的经验赝势计算”,指导教师郭光灿院士;  梁海伟博士,化学学科,获
 4月1日下午,第七届校学位委员会在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召开第十七次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就2015年新增博导上岗资质、2014年春季各学科学位授予情况进行评议,并听取我校医学中心医学学科建设进展的汇报。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侯建国院士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力学工程、地学环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核科学与技术、管理人文、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智能所等学位分委员会负责人关于本学科博导申请人及学位申请者情况的详细介绍。  在认真审阅申请人个人材料并集体讨论后,第七届校
3月31日—4月1日,中国科大—香港城大第八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   3月31日上午,中国科大—香港城大第八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暨何稼楠学术会议奖学金颁奖典礼在我校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尽管南方暴雨导致航班取消,一部分香港城大师生因滞留广州、深圳而无法与会,但开幕式依旧济济一堂,气氛热烈。中国科大副校长张淑林、香港城市大学教授Robert M DAVISON出席典礼并分别致开幕辞。两校的研究生院领导,我校管理学院、化学学院、火灾科学国
根据学校之前所做的研招复试总体部署,我校各院系于近日陆续展开了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目前,整个复试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校领导对此次研招复试工作极其重视,曾于3月5日专门召开会议布置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具体事宜,并要求各院系从规范复试工作流程、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复试工作重心、为考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等四个方面保障复试录取工作顺利进行。  本次复试要求各学科必须采取专业课笔试、实验或上机考试、综合面试等形式来全面考察学生的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国工程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及更名的通知》(学位〔2013〕43号),公布了第四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我校副校长张淑林当选副主任委员,并参加3月25日在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教指委成立大会由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孙也刚副主任到会祝贺并致辞。成立大会后,教指委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了教指委工作重点、
  3月23日晚,第四届研究生、本科生科技创新大“汇”堂开幕式在我校东区水上报告厅隆重举行。副校长张淑林、教务处处长蒋一、校团委书记杨正、研究生院培养与评估办公室副主任万洪英等老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团委副书记张平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陈仙辉教授应邀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关于科技创新的几点体会”的精彩报告。  张淑林副校长为活动致开幕辞并宣布第四届研究生、本科生科技创新大“汇”堂活动正式开幕。首先她对科技创新大“汇”堂的举办予以了肯定,并强调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
3月12-26日,我校数学、物理天文、化学与材料、地学环境、生命科学、力学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管理人文等14个学位分委员会相继召开会议,讨论本年度春季学位授予及博导上岗审议工作。本次会议共有57位博士、580位硕士提交了学位申请,561位导师提交了招生申请,其中30位教授首次申请上岗招生。   各学位分委员会上,委员们对学位申请者的学籍、课程、论文评阅、答辩及学术论文发表等信息逐一审核,严格把关,对有疑问的地方展开讨论,并就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为推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张淑林副校长率有关学院和机关部门负责人于3月20日访问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座谈交流。会议由苏州医工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主持,所长唐玉国、副所长武晓东及相关部分负责人出席座谈会。我校工程学院副院长竺长安、信息学院副院长王永、软件学院执行院长周学海,以及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刘生、副院长李彬等参加了座谈交流。  唐玉国所长对张淑林副校长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医工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介绍了苏州医工所的
3月20日下午,我校张淑林副校长代表学校与法国SKEMA 商学院总校长Alice GUILHON女士正式签署联合培养双硕士研究生项目合作协议。此前,侯建国校长代表学校与该校签署了二校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培养双硕士研究生项目是该框架协议的具体落实,分别由我校软件学院和SKEMA中国校区具体实施,这将为我校国际化办学再添一抹亮色。   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出席仪式的还有校研究生院、软件学院、苏州研究院有关领导。来访的法方代表团一行十人,由SKEM总校
为进一步落实近期召开的我校“新学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及与安徽省省立医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18日下午,我校于安徽省省立医院召开医学学科建设工作研讨会。张淑林副校长、研究生院古继宝副院长、校学位办倪瑞主任以及医学中心田志刚主任、胡世莲副主任、许戈良副主任、廉哲雄副主任、王均副主任及多位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周丛照副院长主持。  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兼医学中心副主任胡世莲教授首先对省立医院的历史、医疗与科研进展、学科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田志刚教授从医学中心的筹建开始,细致回顾
3月11日下午,我校于东活五楼学术报告厅召开2014年新学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各学院执行院长、研究生教育分管院长、各学院研究生部全体成员、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全体成员、公共支撑中心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张淑林副校长主持会议并部署工作。  张淑林副校长传达并解读了《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从招生宣传、优秀生源吸引、分类培养、共享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创新、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总结了5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三大中心”开展的创新工作,并结合当前国家宏观教育形势对我校
  3月5日下午,我校在东活五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及相关工作布置会。各学院执行院长、研究生教育分管院长、系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参加了会议。张淑林副校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研究生院古继宝副院长介绍了我校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基本安排,对复试基本分数线划定、复试内容与形式、信息公开、考生调剂等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袁胡骏副主任详细讲解了本年度研究生复试工作章程,并就复试工作的组织实施、程序规范、注意事项、时间安排等作了细致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学秘书的业务能力和信息化工作水平,总结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布置新学期工作,学校于2月28日,在研究生网络第一会议室,召开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研讨会。各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以及研究生院、校学位办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首次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分布在各个校区的60余位参会人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互动交流。  会上,校学位办、研究生院教学与学籍办老师分别总结了前一段时间研究生院学生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通报了新学期博导资格审定、学位申请、学籍与奖助管理、研究生培
2月28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一行访问我校,就研究生教育改革系列工作进行调研。我校研究生院、校学位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应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一行调研访问要求,我校学位办及研究生院招生办、培养办、学籍办等部门与会负责人分别从研究生招生机制创新、国际化交流与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奖助学金发放、专业学位培养实践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总体概况与创新举措。 听取介绍后,地质大学来宾就硕博研究生课程设置、毕业论文学位质量控制、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平台
  2月25日,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谢能刚副院长、张志红副院长一行6人访问我校,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交流,研究生院学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  研究生院学生服务中心与会人员分别介绍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和经验,从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和运维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我校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广大师生,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赞赏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希望通过本次访问,学习和借鉴我校
  2月5日,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IEEE国际计算、网络与通信大会(IEEE ICNC 2014)上,来自信息学院副教授朱祖勍团队的一篇题为《基于弹性光网络体系的跨数据中心网络中动态任播技术研究》(Dynamic Anycast in Inter-Datacenter Networks over Elastic Optical Infrastructure)的论文获得了大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信息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章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电话:0551-63601958
Email:yjsy@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