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关键字检索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增强研究生教学秘书的业务能力,学校于11月2日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一楼机房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工作培训会。各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以及研究生院、校学位办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校学位办主任倪瑞主持。 会上,倪瑞总结了前一段时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工作,介绍了论文评审系统、研究生门户系统、研究生通讯平台等系统的诸多改进和升级之处,并对系统的下一步推广和使用作了布置。 学位办、培养办、奖助办有关同志分别对论文评审系统、研究生门户系统、

11月1日,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部长刘国祥率代表团一行5人来我校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进行访问与交流。张淑林副校长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同客人进行了座谈。研究生院、校学位办、教务处、党政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张淑林对刘国祥部长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她简单回顾了我校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科大的学科建设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机制改革、教育创新计划等方面的新举措,以及研究生院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创新实践。 刘国祥部长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

我校2010年体育运动大会于2010年10月30日下午圆满结束。研究生院、校学位办有7位选手代表机关运动队参加比赛,共涉及7个参赛项目。我院选手在两天的激烈比赛中发扬拼搏精神,高水平发挥运动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机关代表队获运动大会教工团体总分第一名作出显著贡献。其中 1、李兴权获教男中跳远银牌
2、李兴权获教男中3000m铜牌
3、李芳平获4*100接力铜牌
4、李芳平获教男青100m第四名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决定批准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校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和工商管理硕士2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获批实施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近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已分别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人才发展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此,教育部于20

2011届毕业研究生图像采集于10月23日全天在二教五楼进行,我校2000余名毕业年级研究生参加了拍摄。在多方配合努力下,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此次图像采集由研究生院按省教育厅有关要求,联合安徽省新华图片社共同承担。学校负责人员组织和数据准备,图片社摄影师进校拍摄,并将照片和数据汇总至新华图片社北京总部完成合并和冲印制作。预计最终照片将于12月初返回学校,届时再由各院系发到毕业生手中。同时电子版也将上传至高校学生信息网,提供给毕业生进行图像校对之用。 应软件学院邀请,研究生院还安排

10月25日,浙江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建华教授率代表团一行9人来我校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访问与交流。张淑林副校长接见了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代表团一行,并同客人进行了座谈。研究生院、校学位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张淑林副校长对严建华教授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她充分肯定了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大在内的首批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C9”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层面长期交流与合作所取得的成就,对加强多方特别是同浙江大学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设

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大在产学研一体化领域的合作,10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燕燕一行3人在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副院长李彬的陪同下来我校访问。副校长张淑林会见了来访客人,核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盛六四、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龚流柱以及研究生院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交流。 张淑林副校长向客人们介绍了中国科大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以及“985工程”建设概况,回顾了我校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的历程,对苏州工业园区给予我校苏州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张淑林说,苏州工

10月18日至21日,“第六届中澳双边有机化学研讨会” 在合肥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承办,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流柱教授担任。来自有机化学领域的10名澳大利亚知名学者(其中包括两名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和14名国内杰出专家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30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 开幕式上,龚流柱教授对澳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此次会议不仅有助于加强中澳双方在化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更能加深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增进彼此的认识。最后,

10月19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岱教授率代表团一行六人来我校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访问与交流。张淑林副校长会见了高岱教授一行并主持召开交流座谈会,研究生院、校学位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张淑林对高岱副院长一行来我校交流表示欢迎。她首先回顾了北京大学以及我校等首批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C9”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尤其在研究生教育层面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历程,并结合我校研究生院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做法和经验,着重介绍了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创

10月20日下午,学校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布置2010级研究生优秀新生奖、2009级研究生学费奖学金等工作,各学院、直属系、国家实验室分管副院长以及各学院研究生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淑林副校长主持。 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副院长古继宝、招生办副主任袁胡骏分别就2009级研究生学费奖学金、研究生招生宣传与学位标准修订、2010级研究生优秀新生奖评选等工作进行了布置。参会人员重点围绕研究生优秀新生奖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讨,并就在招生宣传与报名期间提前启动2011年研究生新生奖工作、鼓

10月14日下午,我系邀请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马华东教授访问我校,并在3124教室作“物联网的概念及研究挑战”的学术报告,全校感兴趣的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俞能海教授主持。 马华东教授的此次访问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计划”的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计划”是学校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与项目实施经验,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而设立的,共计13项。其中“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

为进一步总结和交流建设经验,研讨和部署下一阶段的有关工作,学校于10月15日召开公共实验中心建设工作会议。校公共实验中心、各分中心负责人及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鲁非主持。副校长张淑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淑林结合国家继续重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创建的创新思路和举措,分析了我校加快公共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传达了学校领导班子对目前校公共实验中心建设的关切和肯定,以及对公共实验中心未来发展的指导意见。她强调,学校希望各分中心紧紧抓住“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高效、合理地执行2010年度的“211工程”三期中央专项拨款,以圆满地完成各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和任务,为“211工程” 三期验收做好准备,学校于10月15日上午在办公楼第四会议室召开会议,就本年度中央经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布置。“211工程”三期建设相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侯建国校长主持布置工作。会上,张淑林副校长首先介绍了我校“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有关背景,通报了近三年“211工程”建设的中央经费使用情况,对2010年度的中央经费预算

10月11日下午,伯明翰大学在上海为我校侯建国校长举行了传统的英国学位授予仪式,授予他名誉科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Science honoris causa)。 伯明翰大学校长David Eastwood主持了仪式,该校副校长Malcolm Press,文学、戏剧及北美研究学院院长Susan Hunston,生命科学教授KK Cheng,计算机科学教授Xin Yao,国际关系部长Edward Harcourt,以及我校副校长张淑林等出席了仪式。 David Eastwood校长在

10月11日,中国科大-香港城大联合培养研究生2010年新生开学典礼在科大苏州研究院举行。开学典礼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李彬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陈伟,香港城市大学署理副校长叶豪盛、研究生院副院长许溢宏,两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有关负责人和导师等出席了开学典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在开学典礼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向新生们表示祝贺和欢迎,勉励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积极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和研讨,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交

9月27日晚上七点,中国研究生合肥通联站2010-2011学年第一次全体通讯员会议在学校行政楼第四会议室召开。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陈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校各院系的通讯员们参加了会议,其中有通联站前三届的老通讯员,也有本学年新招收的第四届通讯员。会议由通联站站长王乐天同学主持。 本次会议议题主要是:增进新老通讯员之间的交流、加深通讯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听取研究生院指导老师的工作指导意见、促进通联站更好的发展;研讨本学期通联站的工作计划、落实通联站的具体工作。 屠兢副院长介绍了《中国研究生》

2010年9月28日下午,由校研究生院主办、人文学院科技哲学部承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科技与人文”研究生学术论坛正式开幕并举行了首场报告会。 持续而专业的学术论坛是大学学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论坛的重视和支持,人文学院执行院长汤书昆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孙蓝教授、科技哲学部主任徐飞教授、刘仲林教授、史玉民教授、孙启贵副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包括科技哲学部在内的全校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了开幕式和本次论坛。开幕式由科技哲学部孙启贵老师主持。 主持人孙启贵老师首先宣布论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学位〔2010〕32号),公布了刚刚批准的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新增工程领域名单,我校被批准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有6个,分别是: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新增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为环境工程。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已列入2011年研究生招生计划。 专业学位有别于侧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或特定行业的需要,为培养具

在秋高气爽的九月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迎来了又一批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为科技传播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我系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迎新晚会。 昨晚7点,这场令人期待已久由我系的同学们和老师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在校东区活动中心四楼多功能厅完美上演。科技传播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约百人观看并参加了晚会,系执行主任周荣庭、系党支书记王国燕以及2010级本科班班主任于全夫和2010级研究生班班主任吴琦来老师出席了本场晚会,晚会内容包含了演出和互动环节,演出

9月18日上午,成都世纪城洲际大饭店五楼会议中心,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千余名学生因与中国科大结缘而令这个周末变得格外难忘——中国科大2011研招宣讲现场咨询会活动正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研究生》合肥通联站特派通讯员参加了本站宣讲会,感受了研招咨询现场第三站考生的热情。 早晨8时30分,活动还未开始,现场就已有一百多名学生在等候开场,他们中有不少同学是从重庆、绵阳等地专程赶来参加本次咨询活动。看得出来,他们对即将开场的宣讲会都充满期待,不少学生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

为贯彻我校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我院2010级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院2010级研究生新生共79名同学于9月13日至9月15日期间在我校心理中心机房接受了心理普查。 本次心理普查工作实行上机测试,在普查过程中,学生输入自身的学号和密码登入系统,就可完成个人资本资料的填写以及指定的心理量表测试。心理普查工作结束后,心理中心会根据有关数据完成学生心理状况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 目前,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在各班级班委的安排下,我

2010年9月1日下午,核学院10级研究生迎新大会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由院党总支董赛书记主持,院长万元熙院士,学院两个依托单位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李建刚所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吴自玉主任,常务副院长盛六四教授,副院长吴宜灿教授都于百忙之中来到会场,并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演讲,其他到会的院领导及学位委员会负责人还有李为民教授、田扬超教授、韦世强教授、陈红丽教授、黄群英教授等。10级研究生新生130余人,新生班主任及相关老师到会认真听取报告。院党总支董赛书记主持大会院长万

9月10日下午,我系邀请8406校友、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院长龙腾教授访问我校,并在3122教室作“新体制雷达与实时信息处理”的学术报告,信息学院副院长刘发林教授、副系主任谭勇和全校感兴趣的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俞能海教授主持。龙腾教授的此次访问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计划”的支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计划”是学校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与项目实施经验,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而设立的,共计13项。

9月8日晚,计算机学院在西区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2010级新生入学教育专场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软件学院院长陈国良教授作题为“院士人生”的励志报告。报告会由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岳丽华教授主持。院党总支副书记钱海、学院部分老师及201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同学近300人参加了会议。岳丽华教授主持报告会 年逾古稀的陈国良院士精神矍铄,他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他的“院士人生”。 陈国良院士1938年出生于安徽颍上的一个农民家庭

9月11日,由“研究生院搭台、各学院唱戏、40余位导师主演”的我校2011研究生招生宣讲会第二站在13朝古都西安继续举行。宣讲会共吸引了近千名优秀学子前来参加,再创我校研招宣讲会单场参会人数新纪录。现场:怎一个“火”字了得 继武汉站首战告捷后,我校研招团队迅速改进了宣传策略,加大宣传力度,西安一站再创佳绩指日可待。 7:30,离9点宣讲会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会场内聚集了几十位考生;8:00,成群成对学子不断涌入会场;8:30,会场内数百个座椅已全部坐满,场务告急;9:00,自由咨询时间,十